在世界各地,动物园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亿计的游客前来游览。对一些城市来说,动物园是重要的旅游景点和经济中心,不仅为纳税人创造收入,更为数千人创造了长期就业机会。但是在这些统计数据之外,人们一直在试图评判动物园在我们的社会中扮演的角色,以及如何设计它们,才有可能为动物提供更为积极和自然的环境。
虽然许久以来,动物园的存在都离不开道德上的质疑,但是否有办法让我们能重新思考将其放置在城市环境中的方式?目前,一个成功的动物园设计离不开两方面的平衡:不仅要为动物们创造一种宜居的环境,还要能够适应变化,因为我们正在不断地重新定义“圈养”动物的含义。
世界上最早的动物园仅仅是富有的贵族用来安置他们的稀有动物,并向过往的路人展示的方式。但他们对这些动物的照顾方式和自然栖息地并不了解。维也纳的美泉宫动物园(Tiergatden Schönbrunn)是世界上最古老的“现代”动物园。它在18世纪中期作为皇家动物园开始,展现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与之互动的欲望。1799年法国大革命结束之后,巴黎开放了自己的动物设施,动物园被用作科学实验的场所,供科研人员观察并研究动物。虽然这种科学研究的功能现在依旧存在,科学家和很多公众都已经意识到,也许存在一种不用以有害的方式禁锢动物,便能对其加深了解的更好方式。
大约五年前,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宣布,他们将关闭运行了近150年的动物园。在公众的压力之下,也为了更好地照顾近2500只动物,动物园决定建立一个44英亩(161874平方米)的生态公园,使游客能够在更加自然的环境中更好的与动物交流。就连 BIG 也早在2014就公布了一个不那么封闭的动物园体验的设计方案。他们设计了一个总体规划,将动物置于其各自的生态系统中,并让游客在三个大区中以不同的交通方式移动。三个大区分别为美洲、非洲和亚洲区。在亚洲区,游客会从一处航行到另一处;在非洲区,游客将要骑自行车;而在美洲区,游客则可以飞行。整体目标在于创造一个对动物干扰最小的环境,一个放松的的栖息地,使游客能够享受近距离观察动物的乐趣。
这些动物园设计上的巨大转变都是为了使动物园“去动物园化(unzoo)”,将重心放在使动物在自然栖息地生活,而非创造禁锢性的公园来方便游客游览。动物园本身虽然是一种非自然、剧场式、观赏性的活动场所,但是通过将动物园变成一种现有的生态系统,它便不再强调游客把鼻子贴在玻璃上看大猩猩,或是在过道对面看住在封闭场所里的豹子。与之相反,这些“非动物园(unzoo)”提供了一种更加准确的描述野生动物真实生活的方式,并变成一种教学工具,在园区范围内展示动物如何互动、植物和自然如何发挥关键作用,以及气候变化对自然的真切的影响。
在我们的目标与观点不断变化的情况下,这种重新思考动物园动物园设计的做法,对于我们重新思考社会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很是重要。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动物园,也许并非是我们设想的未来动物园的样子。这便为设计师留下了发挥空间,让他们去发现并创造对动物与人类来说最为重要的东西。
译者:张婧涵